
一首歌折射出时代变迁,幕后故事比电影更精彩
今年的奥斯卡奖颁奖典礼,最佳女配角奖被授予《西区故事》中扮演安妮塔的阿里亚娜·德博斯。
无独有偶,1962年,老版电影中同一角色的扮演者丽塔·莫雷诺也获得了这个奖项。
丽塔·莫雷诺在1961年《西区故事》中
当她们唱起那首“America”(美国),跳着曼巴舞,一切都是那么浑然天成。
这一段歌舞简直是全片最佳
从《西区故事》现身舞台到两次被搬上银幕,半个世纪里,各国观众从中一窥生活在曼哈顿上西区的波多黎各移民们的乐与怒。
《西区故事》原本是1957年在百老汇公演的音乐剧,1961 年被罗伯特·怀斯搬上银幕,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、最佳男女配角在内的10项奥斯卡奖。
1957年音乐剧《西区故事》
这个以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为灵感的故事,讲述了 50 年代曼哈顿两个不同种族背景的街头帮派之间的冲突。
来自波多黎各的"鲨鱼帮"受到白人团伙"喷气机帮"的嘲弄,年轻的主人公托尼是喷气机帮的前成员,他与鲨鱼帮首领的妹妹玛丽娅相爱,引爆了两个帮派本就紧张的关系。
1961年电影版《西区故事》
黑暗的主题、精致的音乐、宏大的舞蹈场景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,令《西区故事》成为美国音乐剧电影的里程碑。
1961年电影版《西区故事》
在1957年的音乐剧《西区故事》中,“America”就是重要唱段,展现了“鲨鱼帮”成员和他们的妻子在天台上观点不合的争吵。波多黎各移民们载歌载舞,用诙谐的对唱展现了来自底层的焦虑。
歌词点出了他们的困境——在美国生活条件的确比家乡更好,但必须面对严重的种族歧视。
“信用支付真方便。(Buying on credit is so nice.)”妻子们唱道。“可那人看我们一眼就把价格翻倍。(One look at us and they charge twice.)”在外讨生活的丈夫们却很愤怒。
歌词中不断穿插的矛盾,仿佛这个大都会光明和黑暗的两面。
上世纪50年代,音乐剧《西区故事》酝酿阶段,主创之—阿瑟·劳伦茨曾认为“America”的歌词对于人物来说“太过诙谐”,但它最终还是被保留了下来,并在接下来的六十年里屡受肯定,成为观众的最爱。
1961年的电影版《西区故事》延续了音乐剧的场景设定,女士们身着鲜艳的大裙摆连衣裙,火辣而明快的舞蹈在昏暗的楼顶掀起一阵热浪。
扮演安妮塔的丽塔·莫雷诺就是波多黎各裔,在出演《西区故事》之前,她总是被要求出演各个其他族裔的有色人种。
当安妮塔这个角色出现在她眼前,她终于感觉找回了自己。
但是,看到音乐剧中《美国》的歌词后,她又有点想拒演。
“波罗黎各,丑陋的小岛。这充满热带疾病的岛屿。(Puerto Rico, you ugly island, island of tropic diseases.)”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她的心。
当她忐忑地出现在片场时,看到的是主创们为电影版新改的歌词:“波多黎各,我一生的挚爱。还是让她沉入海洋吧。(Puerto Rico, My heart's devotion. Let it sink back in the ocean.)”
那一瞬间,她感觉自己被拯救了。
在2021年版《西区故事》中,丽塔·莫雷诺回归出演了波多黎各裔老板娘瓦伦媞娜
2021年的《西区故事》中,鲨鱼帮不再采用清一色黑黝黝的化妆,波多黎各人在六十年后终于恢复了本来的肤色。
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理念是“寻找自己的身份”,“America”这首歌再度唱响:“生活在美国完全可以无忧无虑,只要你是个纯种白人。(Life is all right in America, if you're all white in America.)”
在美国,移民的自我身份认同在任何年代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议题。这一次,移民们不再藏在楼顶天台诉说美国的两面,而是走上曼哈顿街头,大声唱出他们的境遇,各色的裙摆在纽约艳阳高照的道路上吸引了众多目光。
同一个故事在不同时代反复上演,关于抗争不平等、用爱战胜仇恨的主题永远都不会过时。
本文为转载发布,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,不代表我方观点。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文章或有适当删改。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,可联络 [email protected]
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